当前位置: 首页 >> 省情教育 >> 绿色家园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695天诞生一个国家战略

2010年06月11日 17:03 佚名 点击:[]

2009年12月12日,北京。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也是江西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

2009年12月15日17时,南昌。在江西师大青山湖校区小红楼三楼的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的傅修延,正忙着迎候一拨拨的记者,他们的采访有着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与主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得到规划获批的消息,我和你们一样激动、兴奋!”傅修延告诉记者。作为“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构想雏形的首倡者,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2008年1月18日,那不同寻常的一幕场景。在之后的695天里,他又亲身见证了省委省政府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极大决心,以及从省委省政府领导到各界专家、学者、各部门官员付出的大量心血和汗水。

15日,记者专访了参与这项重大战略构想的傅修延校长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大王东林教授,听他们细说《规划》出台的前前后后——

省委书记虚心问计

2008年1月18日,傅修延记忆中那不同寻常的一幕场景,就发生在这一天。刚履新江西一个多月的省委书记苏荣邀全省几十位专家学者在滨江宾馆进行座谈,并亲自主持会议,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商江西发展大计。傅修延记得,苏书记说的第一句就是“问计于部下,求教于大家”,以极诚恳与虚心的姿态,请与会专家学者就江西省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建言献策,畅谈想法。

会上,时任江西省社科院院长的傅修延首先发言。正是在这次发言中,傅修延第一次提出了“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的构想雏形。在会议之前,省社科院就组织了好几次内部专家学者的意见征集会。当时他们讨论的结果是,应当向省里提出,建议向中央申报“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前期他们院里并已就此课题展开了调研,并形成了初步的设想。

傅修延认为,江西最大的优势是生态,温总理视察我省时有“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的嘱托,针对国家目前正在开展的主体功能区划分工作,建议江西要积极向国务院有关部门申请建设“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实现“生态立省”与“加快发展”的有机统一,统筹环鄱阳湖周边的发展与湖区保护,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

苏荣聚精会神地倾听、记录,对傅修延的这一建议给予了极大的肯定。他指出,“这是我省的一个重大课题,切中要害,势在必行”,“要尽快地落实温总理的指示,申报打造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

傅修延告诉记者,苏荣还指出,“这个问题应当列为省里重大课题尽快立项,由省社科院来负责,经费统一由省里安排,希望省社科院抽调精兵强将,申报打造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进而认识到在环鄱阳湖这5千平方公里的地方怎样来打造经济生态试验区,力争早出成果,实现全省人民多年的夙愿。”

构想缘起学术争论

那么,江西的专家学者为什么会选择“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这样一个提议呢?

傅修延告诉记者,2008年初,省里学术界有这样一个思路,就是“环鄱阳湖城市群”,“当时我们社科院在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觉得‘环鄱阳湖城市群’这样一个提法不是很合适,因为整个世界上城市群也没有几个,在中国建设‘环鄱阳湖城市群’,不可能提到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上,而且‘环鄱阳湖城市群’这样一个提法,很容易给人家一种暗示,建这么大一个城市群,会有多少污水、工业废水往鄱阳湖中排放啊。”鄱阳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她一直是最受全国乃至全球的瞩目的。

于是,傅修延等一批专家学者开始了另一个课题的探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实验区”。当时中央正在构思提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这项工作,也就是把我们国家的国土划分出几大功能区,有的是重点开发区,有的是限制开发区,有的是禁止开发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觉得与其被动地等待国家来划分这些功能区,不如我们主动地向中央提出,我们来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为国家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提供一个依据。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构思好了,所以,在苏荣书记的问计会上,为了这8分钟的发言(当时规定只有8分钟的发言时间),我就结合大家的意见反复修改,力求文字的精炼,把思路、利弊、对江西的重大意义都介绍得一目了然。”

没想到,苏荣书记对我们的这个初步设想十分肯定,“环鄱区”的提法于是取代了“环鄱群”的提法。

环、试验缘何被去掉

“环鄱阳湖经济生态试验区”思路基本确定,那么后来申报获批的构想为何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试验”两词缘何被去掉?

傅修延表示:“问计会后,省委省政府对他们的设想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推进迅速,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1月18日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接下来就是抗冰救灾,省里全力以赴救灾抗灾,冰灾一结束,我记得是在元宵节,省里马上召集开会,3月份“两会”期间人民大会堂就发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新闻发布会,紧接着省政府的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决定。”

那么,后来的“环”字、“试验”一词缘何被去掉了呢?傅修延称,确实,一开始的设想前面有个“环”字,现在比较起来还是拿掉这个字比较合适。因为有个“环”给人感觉仅仅围绕鄱阳湖,实际上我们考虑的是大鄱阳湖这样一个流域,实际上是绝大部分的江西国土面积,所以这样就比较合适。另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它本身就带有试验的性质,叫起来也比较简洁,所以不如去掉“试验”一词,我们觉得更为恰当。这也是苏荣书记和省长结合各方的意见作出的决断。

“两会”上打响第一枪

就在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发改委组织相关方面专家调研,争取早日向国务院申报的同时,2008年3月3日,全国“两会”召开。这时离《规划》构想出炉还不到两个月,为了借此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告诉大家江西的最新构想,江西代表团就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中外记者招待会,吸引了80多家媒体共同聚焦。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大教授王东林表示:“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时在会场准备了4块精美的大展板,我负责展板的总撰稿,配上省画报社大量的鄱阳湖精美图片,迅速吸引众多海内外记者以及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的关注。紧接着,我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当时与会的其他24位江西籍委员一道,由省政协主席傅克诚牵头,联合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议案,向中央建议,支持江西建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构想,提案也引起了参加会议的很多全国政协委员的极大关注。”

王东林说:“为了加快对这个提案的传播率,傅克诚主席专门找了我,要我写一个大会发言,我就草拟了一篇发言稿——《地球只有一个鄱阳湖》,这个发言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引起了委员们的极大关注。此大会发言随后迅速在首都各媒体发表,影响进一步扩大。”

“两会”之后,省委省政府指示省发改委,进行详细的规划、调研,拿出10个招标课题,在国内外进行公开招标,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可行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的规划符合世界经济的走向,规划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经济发展的纲领,所以我们这个构想,才能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695天里,走完全部的程序,进入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这么快的速度,是很难得也是十分罕见的。

■记者毛江凡、钟金平

从生态立省到国家战略

江西选择了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这是一条符合江西实际、符合江西省情的可持续发展途径。其实,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构想,实际上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江西实施的“山江湖工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发展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从“生态立省”目标的确立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出炉……这一个个闪烁着政治智慧与科学发展的战略构想,无不昭示着一个欠发达省份,在谋求跨越式发展与创新崛起的过程中,其气魄何等豪迈,其决心何等坚定,其眼界何等长远。

省发改委主任姚木根称,江西在保护“一湖清水”方面确有苦涩往事。多少年来,由于对鄱阳湖的保护不力,整个鄱阳湖流域曾一度发展失控,为此,江西人是有过切肤之痛的。

为从根本上打破贫穷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恶恶相报,早在1983年,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江西省科技厅副厅长、省山江湖办主任王晓鸿告诉记者:“这一全新的生态修复和发展模式使得当年的穷山恶水再展新颜。如今,‘山江湖工程’成为全球生态恢复和扶贫攻坚的典范。”

王晓鸿说,自上世纪90年代初设想构筑“南(昌)九(江)工业走廊”起,环鄱阳湖地区如何加快发展,成为江西省委、省政府及民众热议的战略焦点,构建“昌九经济带”,建立“环鄱阳湖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再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有这些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历届省委省政府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为绿色生态江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牢记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调研,集思广益,作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顺应民意,符合时代潮流。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这个战略构想的诞生,值得中国和世界用全新的眼光来品读。

上一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成国家名片 下一条:[新华网]国务院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必赢76net线路最新线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