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提升职业教育质量,该从哪里着手?

2011年09月10日 10:34 佚名 点击:[]

开学了,一个新的学期又展现在眼前。

此时,职业学校的校长们在思考什么,又在做些什么?

有专家断言,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经历了以学校设置和专业开发为核心的从无到有、以专业调整和规模拓展为核心的从小到大之后,目前正进入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第三次创业阶段。职业教育发展观的进一步更新、课程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进一步对接甚至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一步达成以及为了每一个学生更优发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职业学校校长在政策环境的支持之下深思熟虑,并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去努力践行。

思深行方远,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当职业教育已经走到以内涵提升、特色立校、质量决定生存的发展关键阶段,无论东西地域发展上的天差地别,也无论学校办学条件的不均衡,其实每一个有责任心、有智慧的校长都在思考着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和行动策略。

开学之际,中国教育报集中选取了几位中职校长的学校发展策略与治校经验,以期引起更多校长的思考、呼应与交流。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校长方德明:课程队伍文化是学校常做常新的三部曲

内涵建设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课程、队伍、文化是内涵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元素。近年来,学校一直坚持在优课程、强队伍、铸文化上下功夫,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

优课程,改善课堂生态环境

有效教育的关键是建立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及其实现路径和方法。长期以来,中职学校由于学生专业和课程选择的盲目随意、教学目标要求与学生基础的相互背离、教学设施设备的落后不足、教学策略和手段的传统陈旧等因素,造成了不良的课堂生态,严重挫伤了教和学两个主体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煎熬或互相博弈的现象司空见惯。

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要改善课堂生态环境,还得从课程重构抓起,只有增强课堂吸引力,才能让师生有定力投入课堂教与学。

学校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原则,构建了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个性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框架,让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课程,让教师在和谐的课堂生态中潜心教书育人。

学校用大课程思想,整合教育资源,把校风校貌建设、各类活动一并纳入课程体系。将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劳动实践、志愿者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等列入公共基础课程;将社团活动、第二技能学习等开发为个性化发展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走“校企合作、课程共建、利益共享”之路,将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特征的学科课程,整合为以职业活动为特征的若干学习领域。文化课和专业技能课以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在确保专业标准所规定的专业技能和文化基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建立分类指导标准,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个性化课程菜单,学生可根据职业能力目标要求、个人兴趣爱好和基础状况自主选择课程,鼓励扬长避短、差异发展。

强队伍,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原创力

考量职业学校发展现状,我们认识到,一线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原创力永远是推动学校和个人可持续发展最值得珍视的力量。而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源于职业的自尊。在职业生存状态中,教师最担心的就是被忽略,最需要的就是被关注、被看重、被期待。

为此,学校帮助教师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并用学校近几年深刻变化的事实和未来愿景激发教师职业发展的原动力,让大家理智看待职业生存环境和发展机会,重建职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与此同时,学校及各专业部制订了一系列专业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配套出台了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确保专业和师资合理配置,科学发展。

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改变传统教师培训形式,把原本属于区级师资培训的相关课程全部纳入校本自培范畴,大幅度增加校本培训力度,开发和建设了一系列具有职校特色的培训课程,有效提升了职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学校还先后出台一系列有关教师专业成长的激励政策,使教师自主成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他们纷纷利用业余时间报名参加行业或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各类课题研究,涌现了一批“多证型”、“双师型”教师。

学校鼓励教师承接项目,尝试经营性教学,激励教师下行业、企业带薪实习或参与行业实战,逐步提升专业教师在行业中的影响力,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技能含量,改变“书本上种田,黑板上开机器”的教学方式。现在,学校电子和数控等实训中心成了专业教师课余的首选去处,成了他们备课教研、生产实践的重要场所。

为进一步激发一线教师的职业原创力,学校历时一年多时间反复酝酿、修订并经职代会全票通过,出台了“教师工作绩效考核方案”,使其成为教职工的行为导向、利益分配的依据和学校管理的轴心。学校倡导“发现你、欣赏你、改变你、成就你”的职业承诺,鼓励“魅力课堂、智慧课堂、情理课堂、幸福课堂”的专业追求,将能否“让学生抬起头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自信和满意地笑起来”作为考量课堂面貌的基本要素。

在管理运作上,学校将制度的执行赋予人性关怀,刚性的事情柔性操作,刚柔并济,尽可能地提高行政管理的可接受性和个体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学校实施嘉奖制度,弘扬、激励教职员工追求卓越,为学校发展多作贡献;实施特批制度,把学校人文关怀体现在教职工的生活细节中……

学校定期举办教学节,组织开展教学法改革评优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和教学论坛,为教师历练、展示,促进专业成长创设机会。为了研究专业教师成长的规律,探索快速、有效培养专业核心教师的途径和模式,学校通过沙龙式专业对话、观课评课策略培训、提悟性教学反思、课堂实例分析、课堂行动研究、课题项目推进等载体,推动师徒带教、研修文化和名优教师引领作用的发挥,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速。

为了从整体上对教学面貌进行把控,发现激励先进,督促帮助后进,学校成立了督学办公室并组建了一支专兼职督学队伍,对课堂教学进行巡察、监督、指导,有效规范了师生课堂行为,保证了全校的教学、活动秩序。

学校采取随机抽查和跟踪随访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推门观课、主评反馈制度,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作出评价和指导,既有效规范了师生的课堂教学行为,又较好发挥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作用。

铸文化,提升学校软实力

学校尤其注重精神理念的倡导和校园文化的打造,努力提升校园文化的张力,用鲜明厚实的文化影响人、激励人。学校在广泛征集、全校讨论、反复提炼的基础上形成了学校理念、行为和视觉三个识别系统。

理念识别系统涵盖办学使命、育人目标、学校愿景、校训、核心价值、教育策略和团队精神等几个方面,学校用心开发文化教育的隐性课程,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将校园景观、特色活动、优秀师生等的照片与学校倡导的理念、名言警句有机组合呈现在教学区、走道里,形成一道道墙面文化的风景线。

行为识别系统包括“师生手册”、“学生行为规范与奖惩实施细则”和一套礼仪操等,实行行为训导督察、“告诫单”和“实践周”制度,辅以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外练内修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目前,学校已形成包括校标、校旗、学校标准色等在内的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并广泛应用于门贴、画廊、名片、信封、贺卡、画册及其他宣传媒介。

在用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构建学校文化框架的同时,学校又倾力打造校园核心文化——青藤文化,从青藤的植物品性和象征精神找到教育的灵感,开发教育资源,希望用青藤旺盛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性影响、引领学生和教师奋力攀登。学校坚持以“青藤”为载体,形成“青藤文化”并衍生为一个文化系列:青藤苑、青藤长廊、青藤文学社、《青藤》杂志、青藤工作室、青藤沙龙、青藤讲坛、青藤电视和青藤广播。“青藤文化”成为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文化内核和原动力。

云南腾冲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校长寸德宏:在特色办学中寻求发展之路

云南省腾冲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座落在有着“极边第一城”之誉的腾冲县城,建校67年来始终坚持“兴我实业,固我边防”的办学宗旨和“人人有书读,人人有事做”的办学理念。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学校高举特色办学之旗,坚持内涵发展道路,努力为创建一流学校不断努力。

锁定市场需求 清晰办学思路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出发,对接地方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专业建设,实现了与地方产业的互动发展,在赢得办学资源的同时,拓展了办学空间,增强了办学实力。

2008年,学校把原有的16个专业调整为“四骨干两特色”专业体系,即旅游、汽修、烹饪、计算机4个骨干专业和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两个特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充分发挥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的作用,对课程结构、比例权重、教学方法、内容衔接、校本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认真研究,做到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在教学目标上凸显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学校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推行“多证书”制度,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工学结合从教师做起,聘请企业、行业精英、能工巧匠进课堂,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国外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放下粉笔,拿起零件”,从教学方法改革入手,走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发展之路,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与省内外68家优秀企业结成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的合作伙伴关系,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成为企业的用人培训基地,课堂教学延伸到酒店、商场、车间,与劳动力市场实现近距离对接。

紧随产业发展 凸显专业亮点

腾冲有着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自古以来就是翡翠玉石加工的聚散地,享有“中国翡翠第一城”美誉,玉石加工经营是全县边贸加工的主导产业。

学校围绕政府发展旅游产业和将翡翠产业打造成全县支柱产业的机遇,着力打造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全力培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使之为腾冲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为云南省省级示范地方特色专业,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积极探索“产销学训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实操一体化”课程改革实践,提出“四真”教学模式,即“真实的生产任务、真实的实训环境、真实的过程经历、真实的工作结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生产任务为教学载体,师生全程参与选料、设计、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对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

2010年,学校与腾冲云翔贸易有限公司合作办学,公司投资40万元建成玉石加工与营销基地,50个加工工位全部提供给学校学生实习实训;2011年,学校与腾冲万福珠宝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玉石加工与营销实训基地,基地采用“前店后校”的办学模式,集教学、培训、加工、展销于一体,每天可提供100个实习工位,学生作品由企业统一销售,使实训基地具有了实训和企业运营的双重功能。

近年来,腾冲一职先后与火山热海旅游开发公司、云南恒益集团等36家优秀企业建立深层次校企合作伙伴关系,拓宽了学生实习就业渠道。2011年招收的新生中有600多人被企业订单培养。

自办学以来,学校已经为社会输送各类中、初级技能型人才两万余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4.5万余人次,其中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为当地培养了大量一线玉雕从业人员,该专业毕业生李少春还获得“腾冲县十大杰出玉雕师”称号。

浙江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校长 娄华水:把学校发展作为师生共同追求

基于当前发展现状,绍兴市中专在学校“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精心工作、精致管理、精品学校的命题,这也是一个为高质量完成学校规划目标,争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下的愿景和行动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节点在于:理清管理思路,抓好团队建设,提高培养质量。因为只有每个人或是团队都有一种追求高品质成果的勇气,才能够建立自信,不断完善,实现预期目标。

精品学校始于精心工作

学校工作看似周而复始、简单易行,其实并不平凡。要花精力用心去做,才能让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从而实现螺旋上升的态势。

“精心”不同于“精细”。如果只追求“仔细”而忽视“用心”,就会造成问题堆积,管理僵化。所以学校工作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教职员工的敬业精神。

精致管理要有适合的组织保证。2003年以来,绍兴市中专推行由学校职能处室调控与专业学区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既有管理中条块结合、纵横分明的职责,又达到了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成效。

精品学校是精心工作、精致管理的预期结果。在目标追求过程中,学校须建立定向机制,对近期、中期、远期目标进行分解、量化,实现目标的可测、可控。对执行过程中与目标的偏差,要能科学诊断、随时修正。

唤醒师生内心的感悟与激情

要创办一所精品学校,内外因素很多,但真正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校的全体师生。

学校领导层要学会民主管理,以身作则。班子言行,是学校师生的标杆,是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的引领者和实践者。绍兴市中专的校训是“学致用、行至诚”,这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学校倡导的精致管理不仅需要完备的规范和制度约束,更多的应该是唤醒师生内心的感悟与激情。

教职工须心存知足,用心投入,爱生爱校爱自己。学校一直强调“每一位学生都是学校的宝贝”,要正视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不放弃,不放任,用善意期待的目光去发现学生的亮点。教师要有主人翁意识,当今教师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和收入待遇都有大幅度改变,教师更要珍惜岗位、心存知足、用心投入。

达成心灵沟通与目标认同

精品学校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形成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有明确定位,更需要学校与师生员工达成心灵沟通和目标认同。

第一,注重内涵建设,成为地方中职教育的首选品牌。学校自创办至今26年,已建成化工、建工、机电、财电、外语五大类专业学区,并实行分层管理、学区自治。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实现了国家级重点中职校、教育部德育管理实验基地校和校园易地扩建“三大宏愿”。“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主要目标是:组建职教集团,争创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性中职学校。

第二,坚持育人为本,树立中职学校德育品牌。2007年,学校组织开展优化德育管理大讨论,确立了“全人教育”的育人理念,提出“中职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的主张。学校在教育教学中“育人教书”重于“教书育人”,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更重视行为习惯、品德修养的养成,努力促成专、智、能、善、健、雅六方面发展。学校抓住影响学生培养的关键点,形成全程、全员、全方位德育管理格局。

第三,坚持教学为主,打响中职学校技能品牌。学校倡导“学中做,赛中练”,校内实训工场实行7S管理,养成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的好习惯。每年召开校技能运动会,通过海选组建各专业竞赛队,有效形成学生间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2009年至今,共夺得全国技能竞赛4项团体一等奖、3项团体二等奖,16人获个人一等奖、7人获个人二等奖。2010年暑期,学校成功组建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绍兴中专国际村,在激情与难忘的16天里,接待了两批30个团队共837名外国选手,在周到服务国际友人饮食起居的同时,实现了预期提出的学校形象提升、师生人文素养提升和校园硬环境提升3个目标。

学校对每一个师生员工强调,精心工作是一种态度,在学校工作的每个细节都要留下印记,点滴小事都用心付出;做精致管理是一种境界,在目标一致的情况下,讲究团结协作,在团队作战中,精神上的相互激励、工作中的相互补台更为重要;办精品学校是一种文化,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氛围中,努力形成和积淀学校特有的文化品质,从而最终实现学生的“明志善学、精技力行”和教师的“德厚善导、才高乐教”。

安徽黄山旅游管理学校校长章炎林:用专业品质为地方旅游品牌增色

地处安徽省“两山一湖”中心地带的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凭借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丰厚旅游资源,注重打造学校旅游专业内涵,提升专业教学品质,在黄山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中作出积极贡献。

学校自独立设置导游专业以来,确立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实战能力的培养目标,同时结合导游考证,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打造精品专业。学校结合导游专业特点开设了普通话、英语口语、艺术修养等课程,在教学中邀请旅行社参与面试辅导、导游词把关辅导和点评;在实践教学中,则利用周末将学生派往各景点参与导游实践。

学校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请旅游企业进校园参与教学,优化课程设置。另一方面将课堂搬进旅游企业,如将酒店服务课堂设在宾馆,请一线高级服务员示范、部门负责人授课;导游专业则将课堂搬到景区,通过现场实践教学,强化动口动手能力培养。

根据旅游专业特点,学校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渗透艺术元素,既提高了学生内在素养,又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作为十大名茶中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的产地,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了茶艺课、礼仪训练课、音乐修炼课等,并以茶艺表演、礼仪表演等形式多次参加省、市、区重要活动。

学校在旅游教育教学中所做的努力,为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优秀人力支持。

过去,黄山地区导游年龄偏大、男性居多、方言较重,在与游客沟通交流中存在一些问题。学校导游专业的设立,很快改变了当地导游的组成结构。旅行社反馈说,以前游客要求找普通话讲解的导游到处找不见,现在不愁了。由于学校导游专业加强了英语口语教学,遇到外宾也能应对自如,深受用人单位欢迎。黄山区旅行社、宾馆饭店虽然都有网站,但电子商务功能没有显现。学校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后,用学到的专业知识改变了这种现状,2007级毕业生谢东君就自主开发了黄山自助游网,为当地旅游事业发展扩大了影响。

如今,黄山地区绝大多数窗口服务企业都活跃着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学生的身影,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用人单位反映,这些学生专业知识强、服务规范,提高了整个地区的服务水准。

优秀毕业生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在旅游行业大显身手,一些毕业生成为酒店、宾馆和旅行社老总,而更多的毕业生成为旅游企业的中层管理骨干。

旅游服务专业毕业生、黄山玉屏楼餐饮主管张萍,在安徽省旅游行业“万景杯”创业技能比赛中,以过硬的技能获得省十大明星服务员称号;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吴墩兰,现任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心族之旅酒店总经理,她以出色的能力管理着度假区5个经营实体,2010年她作为全省优秀中职毕业生报告团成员到全省巡回演讲;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贾强独闯武汉,如今已拥有同盛春大酒店(三星级)等多家企业;烹饪专业毕业生王友飞自主创业,在市区繁华地段办起了黄山区餐饮业的旗舰——金勺酒都;朱新颜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到温州著名的凯悦宾馆工作,出色的礼仪服务赢得了信任,酒店迎宾礼仪以朱新颜为标准,其他宾馆、酒店也纷纷效仿,请朱新颜去企业给自己的员工作培训。

用专业的品质为地方旅游品牌建设增色,成为黄山旅游管理学校孜孜不倦的追求。

上一条:让良知扶起摔倒的道德! 下一条:敬仰道德力量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必赢76net线路最新线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