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今天是:

 

公告栏
信息动态
时政要闻
他山之石
资料下载
 

社科司2011年工作要点

2011年03月04日 10:22 佚名 点击:[]

2011年社会科学司工作的思路和要求是: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围绕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认清形势、把握方向,遵循规律、提高质量,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为重点,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突破口,以督促检查为手段,以“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为目标,着力抓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和考试考核方法创新、学科建设以及工作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

(一)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完善教学体系

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组织编写研究生思政课教学大纲,完成研究生思政课新课程方案试点,做好各项相关准备工作,于2011年秋季高质量全面实施新课程方案。总结“六个为什么”教学试点经验,召开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深化对“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七个怎么看”等问题的阐释。继续组织编写《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和制作《时事》VCD,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建设。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分解计划,实施重大教育改革相关项目。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继续组织实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资助计划,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大力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举办教学研讨会,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总结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好做法好经验。加强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精彩教案、精彩课件和相关资源供教师学习、借鉴。

(三)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提升教师素质

制定和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继续办好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研修班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骨干教师培训班。继续实施思政课专职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学位计划和骨干教师国内外参观考察计划。结合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分部、省级两个层次开展研究生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课。实施中青年骨干教师择优资助计划、教学能手表彰计划、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完善师资基本状况数据库。配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意见》,组织召开学科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规范管理,全面加强学科建设。

(四)加强督促检查,强化宏观指导

实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充分发挥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作用,抓好各项规定的落实。完善《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测评体系》,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分片召开工作研讨会,深入教学一线,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和思政课教师好做法、好经验。成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

二、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以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目标,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重点,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为实现“十二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

围绕纪念建党9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党建研究,推出一批高质量成果。召开高校纪念建党90年学术研讨会。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编写中国共产党教育工作史和青少年党史学习普及读本。启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和传播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的管理,加强和规范社会调查及结果发布的管理,加强涉外科研合作管理。

(二)部署《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实施工作

制定印发《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召开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工作会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部署新一轮繁荣计划的实施工作。举办实施繁荣计划培训研讨班,提高高校社科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推进民族、外语、医药、农林等行业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形成特色,提升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决策咨询作用,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战略规划研究。

(三)加强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启动实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2011-2015年)》,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组织管理,强化开放合作,提升重点研究基地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新建一批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着力加强部部共建、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完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

(四)提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

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中长期重大专项,打造对文化传承和理论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加强高校外文学术期刊和外文学术网站建设。开展高等学校“数字人文”建设计划专题调研,完善顶层设计,设立首批社会调查、统计分析、基础文献、案例集成等专题数据库。

(五)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和文化传播水平

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要开展调研,研究制定高校智库建设计划。重点建设若干国际问题研究基地。通过项目资助,有计划地支持高校建设一批国际问题研究机构。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决策咨询项目为抓手,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系列发展报告为载体,大力推进对策性、前瞻性研究,切实提高研究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积极推进社科研究优秀成果的普及宣传,传播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研究制定《关于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能力的意见》。做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专家建议》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摘报》等编写工作。

(六)整体推进高校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健全高校学风建设组织机构,构建教育、制度、监督、惩治相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印发《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积极推进科研评价改革和惩处学术不端行为试点工作,启动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专项课题研究,推动完善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以成果和贡献为依据的科研评价制度。

(七)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

继续办好中央六部门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与中宣部联合召开地方研修工作会议,加强对地方研修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加强和创新研修班管理,进一步提高研修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提高办班质量和水平。研究制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计划》,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特别是中青年理论队伍建设。

三、进一步推进出版体制改革,加强管理,促进繁荣

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完成出版体制改革,探索促进教育出版业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坚持正确导向,创新管理方式,为出版社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一)继续深化高校出版社体制改革

全面完成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跟踪研究高校出版社转企改制进展情况;协调解决转制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有利于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支持高校出版社在出版业集团化、数字化、国际化以及跨地区、跨行业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二)推动高校报刊体制改革,加强名刊工程建设

开展高校社科期刊体制状况调研,按照中央精神和工作部署,结合高校实际,研究提出符合高校社科学术期刊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改革思路和举措。总结交流名刊名栏建设的做法和经验,支持高校社科学报创办按学科分类的网络版专业学术期刊群,进一步推动名刊工程建设。

(三)继续深化部直属出版社体制改革

深入研究部属出版社深化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明确改革发展思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做好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为推进深化体制改革、做大做强教育出版业争取政策支持,提供服务。

(四)推进高校出版社持续稳定的发展

总结高校出版社“十一五”期间改革发展的做法与经验,组织高校出版社研究制定“十二五”期间高校出版社整体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与措施。认真总结推广高校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的做法和经验,加强数字化建设。制定《关于推动高校出版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导转制后高校出版社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五)加强出版管理。

加强选题管理,对重大选题、重点选题、敏感选题、热点选题、有争论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加强书号管理,加强网上书号实名申领管理办法,完善出版社制度建设,规范出版流程。加强质量管理,按照有关要求对出版社和出版物进行质量检查和协查工作。举办第十四期出版社领导岗位培训班。做好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的管理和验收工作。做好出版单位的年检工作。

四、加强学习型司局和党支部建设

加强学习型司局建设,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本领。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加强支部工作特别是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作风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条: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画卷 下一条:落实五个“围绕” 给力2011年我省高校思政工作

关闭

Copyright ? 2009 -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 必赢76net线路最新线路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电话:0795-3203978  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szb0918@163.com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