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论坛  
 
  高职论坛

“双高计划”后半程:怎么建?怎么评?

更新时间:2023-03-16 10:16:25  文 章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年3月14日05版  点击次数:

近期,教育部、财政部公布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结果,197家建设单位中有160家建设单位评定为“优秀”,这标志着我国“双高计划”经过三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在新的节点,如何总结过往建设经验,发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终期评价工作重心,将成为“双高计划”后期推进的重要发力点和关键点。

从理念到行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向引领

经过三年建设,197家建设单位不断强根基、扬优势,围绕十大核心任务,基本实现了“建设时间过半、经费使用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超额达成”的中期建设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将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发展改革头号任务,形成并巩固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大党建”发展格局。建成国家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8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13个。深入实施“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扎根工程,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形成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20余个。

二是以人才培养、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专业群建设、双师队伍建设为项目核心。197家建设单位主持和参与1420个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385个行业标准建设,入选4个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建设145个省级及以上协同创新中心、99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53个高水平专业群形成组群模式适配化、运行成效多元化、资源整合高效化建设生态。引进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行业教指委委员、博士、技能大师、技术能手、行业领军人物等高层次人才6846人,共形成22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三是着力提升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学校治理、信息化、国际化等建设水平。先后培育了576个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200个、高水平产教融合示范基地104个。建设单位将“双高计划”建设任务融入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等国家战略之中,取得明显成效。完善了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体系,形成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的体制机制,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化基础设施日渐完善,师生信息化素养得到较大提高,数字资源内容不断丰富,137家建设单位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中国模式”逐渐形成,197家建设单位与74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

从实践到实效:把“破圈引领”作为后半程建设发力点

“双高计划”虽然在中期绩效评价中呈现出高完成度的优异成绩,但在强化区域统筹推进、凸显院校办学特色、优化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后半程的建设中心,应当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在高质量完成“十大任务”基础上,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三教”“三融”,并在《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的“一体两翼五重点”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因此,后半程不仅要从实践到实效,更要进一步提升格局,从“圈内示范”向“破圈引领”发力,进一步聚焦难点、凸显亮点、提升影响力。

以高质量党的建设把握好“双高计划”建设方向。进一步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探索具有理论支撑的党建引领新范式,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实现两大建设目标,强化“双高”院校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能力。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方面,要进一步处理好标志性成果与整体建设成效之间的关系,从而发挥高标准引领、强类型特征、高质量改革、高效能产出的功能。在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方面,要找准平台的建设定位,明晰建设路径,提升建设效益,与重点专业群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由强建设转向见成效。

通过四项核心抓手,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专业群、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是“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所在,以专业群为基本载体、以师资队伍为主体地位、以校企合作为推进主线、以社会服务为内在动力,在“一体两翼五重点”建设中,汇聚产教资源,为区域、行业提供稳定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在服务形式、服务机制、服务体系上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夯实三大关键环节,紧抓以中国标准和世界贡献为主的创新发展机遇。提升学校治理水平,要立足学校的发展目标确定综合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改革任务,从而形成有效的基层组织和结构优化。提升信息化水平,关键在于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由“建平台”向“见成效”转变,重塑信息化的学校教育形态,打造智慧校园的办学新生态。提升国际化水平,要把握好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窗口期,着重解决创新性不足、国际交流深度不够等问题,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提升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打造一批国际化名校,形成一系列中国标准、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从绩效到成效:以三大核心为“双高计划”终期评价重心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双高计划”后半程评价着力点,一定要着眼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长远目标,在评价导向、评价核心、功能定位方面进行优化。

以“成效评价”作为终期评价的目标定位。紧紧围绕总体建设水平、成长提升度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核心维度,以项目建设的“投入—过程—产出—成效”为逻辑主线,既要围绕现实目标的达成,还应注重潜在目标的实现,在绩效管理的基础上补充效能评估。在基础评定方面,强调办学方向明确、基础建设扎实、保障措施健全、政府投入到位;在核心评定方面,强化指标达成度高、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育人成果突出;在效果评定方面,突出经济贡献大、服务能力和建设成效显著、示范效应明显;在增量评定方面,注重建设单位自身的办学特色、文化特质与创新模式,既要彰显建设单位的绝对优势,更要突出建设以来的相对增量。

以四大核心作为终期评价的突破路径。一是注重社会效益如何体现。完善“统一基线+特色发展”的多元化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按照“业财匹配”原则,实行分层分类评价、持续性等质性跟踪评价,定期召开社会高认可优秀案例推介和交流会。二是注重区域制度如何落实。加大教育改革关键制度的创新力度,加强各省份跨区域、跨领域高层次平台的绩效与质量分类评价,建立省际间督导评估协调、沟通机制。三是注重未来发展如何可持续。建立多元合作机制,以“特色+专业+平台+激励”优势多途径内培外引高水平双师队伍,以发展性评价赋能学生成长,注重岗位与学生成长匹配度。四是注重未来发展如何高水平。重点在于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强化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推动地方政府更好地履行管理职责,引导职业院校举办方不断加大投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职业院校形成更加完善的治理体系,更好服务高水平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

以诊断服务作为终期评价的核心宗旨。一是进一步丰富评价主体。一方面要以政府部门为核心,对“双高计划”投入产出效益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要以企业、学校、社会、教师、学生等为主体,多维视角形成诊断。二是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进行分类评价。通过对标志性成果、核心建设成效等的评价,构建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社会、创新生产技术等分类维度,既形成不同建设类型的横向比较,又形成各专业群的建设画像。三是建立实时跟踪的“双高计划”大数据平台。通过过程监督、过程改进、过程预测、过程预警的全过程评价,对“双高”院校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社会效益进行全周期监督管理,依靠“数据画像”“数据追踪”“数据驱动”等技术实现“双高”院校办学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四是发挥过程评价的诊断反馈。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科学引导大众理性看待和正确使用评价结果,既要重点看“中期评价”整改效果,更要兼顾发展“方向标”导向;既要对接本轮建设情况评价,更应当对接新一轮的遴选,起到“吹风”“预热”目的。

(作者:刘晓系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职业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上一条:上海市优秀中高职贯通专业 | 高水平中高职贯通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条:精准实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方略

【 文章录入:龙启文    责任编辑:龙启文 】 

Copyright ? 2012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必赢76net线路最新线路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版权所有
高职教育研究所办公电话:0795-3203833  高职教育研究所邮箱:yczygjs@163.com  管理登录  设计制作:网络信息管理中心